有了在澳洲的教训,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的A股特色“坐庄”现象,我决定在A股坚决不碰个股只做指数投资(虽然后来破戒买了两只,一只盈利80%,一只目前还亏损10%,这个有机会再聊)。2019年理财自媒体提的最多的就是指数+定投,这似乎成了公开的财富密码,各种大V为定投站台,赚钱的公式 = 定投+坚持定投。 当时还很韭菜的我对此深信不疑,并且马上挑了几只低估的指数开始定投,包括中证500,沪深300,上证红利等等。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大部分资金还在场外喝西北风,已经投入的部分赚的那点钱仅是九牛一毛。
但很快我发现了问题,作为没有无限现金流的全职投资者,定投有三个明显的缺点:
1,资金使用效率低,导致资金整体回报率低。
2,指数下跌持续时间很难判断,可能提前弹尽粮绝。
3,不择时止盈回撤巨大。
以上三点是我通过python编程回测得出的结论,由于定投逻辑十分简单,我们基本可以相信回测的结论。换句话说,全职投资者不应考虑定投这样的策略,更浅显的道理是这样的策略根本不值得全职做,利用下班业余时间做完全能达到中上水准。
就像郭德纲老师说过的,定投本身不是多好的投资策略,全靠同行的衬托。相对于其他乱七八糟的理财产品,定投风险相对可控,收益尚可接受,属于典型的付出少量精力,取得中等偏上的收益。
关于定投指数,我还想提出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定投躺赢的核心假设,即指数长期上涨,是否一定成立?
我相信每一个投资A股的人都情愿相信指数长期上涨这件事,我也一样,但愿景不是逻辑,作为一个理性客观的投资者,我们一定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诸多想法,分清哪些是逻辑,哪些是主观意愿。任何结论都应该由自己的思考论证得出,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结论过来直接用,即使这结论来自财经大V,芒格,巴菲特等等。切记,在近200个主权国家中,长期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是个例。我们有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但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常态。
但如果我们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结论:我们要找长期上涨的指数定投,上涨幅度越大越好。如何找长期上涨的指数?很简单,我们根据指数当前的点位以及它发布的时间和基准点位,就可以算出自发布以来指数的年化涨幅。我直接说结论,过去10年年化涨幅靠前的都是消费指数。我非常欣赏的一位jsl大神“@账户已注销”很细心的统计了多个国家的消费指数vs宽基指数,结论是消费指数相对于宽基的超额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现在朋友问我买啥票,我一律回复:去定投消费指数,5年后不赚来找我(找我我也没辙啊)。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的可选消费指数近年表现好过必需消费,我想其背后的逻辑在我国应该也成立只是尚未兑现。
最后,公开一个我回测过多种止盈方法后得到的收益相对高且稳定的方法:
根据最高收盘价回撤7.5%卖出五分之一仓位。
切记,此方法没有硬逻辑支撑,仅仅是两个参数的组合,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